
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巨头英伟达于10月31日宣布专业配资门户官网,将向韩国政府及三星电子、SK集团、现代汽车集团、NAVER四家主要企业供应约26万枚图形处理器(GPU)。这一消息在韩国政商两界引发热议。随着英伟达加码韩国市场,韩国制造、汽车、通信等支柱产业的“智能化转型”或将迎来历史性契机,被韩国媒体视为该国迈向AI主权国家道路上的关键一步。
英伟达与韩国的合作成为近期AI领域的重磅消息。通过在工厂中部署英伟达的AI芯片,韩国的合作伙伴可以生产先进半导体、智能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等多种产品。这意味着韩国“现在可以将‘智能’作为新的出口产品。”通过与英伟达的合作,韩国政府将开启建设“国家计算基础设施”,这一概念也被称为“主权AI”。
英伟达的GPU将帮助韩国企业通过AI提升制造工艺并加速先进半导体的开发。黄仁勋在与韩国商界领袖交流时认为,AI产业和先进计算能力正推动各行各业发生深刻变革,这也增加了对相关基础设施和产能的需求。他表示,韩国在软件、技术专长和制造业方面的优势使其具备了竞争优势。
此次合作旨在构建覆盖制造、汽车、云计算与数据基础设施的“四大企业矩阵”。根据韩国政府规划,首批约26万枚GPU中将有5万枚用于国家主权AI基础模型和国家AI计算中心,其余则分配给三星电子、现代汽车集团、SK集团和韩国最大互联网公司NAVER。这些基础设施将为韩国各行业实现AI驱动的经济增长与创新奠定基础,同时助力关键产业升级。
长期以来,GPU被视为AI时代的“战略物资”。它不仅是算法运行的底层动力,更是各国科技竞争中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源。根据英伟达官网显示的内容,这些由公共和私营部门共同构建的基础设施将为韩国汽车、电信等行业实现AI驱动的经济增长与创新奠定基础,同时助力关键产业升级。
韩国一直渴望在国际AI竞赛中获得更加重要的行业地位。韩国总统李在明自6月上任以来,面对贸易紧张局势和全球半导体需求放缓,一直积极推动对韩国计算基础设施和数字制造的投资。今年8月,韩国政府发布作为未来五年经济发展蓝图的“新政府经济增长战略”,致力于使韩国发展为“全球人工智能排名前三的国家”。为支持相关项目发展,韩国政府计划设立规模超过100万亿韩元的“国民增长基金”,用于投资人工智能等战略产业和能源基础设施及相关技术和企业。
通过与英伟达形成系统性分工与互补,韩国有望在AI算力版图中占据关键位置,缩小与中美之间的差距。尤其在美国限制英伟达对华出口高性能GPU的背景下,韩国凭借技术开放和产业集群优势,或将承接部分全球AI需求,成为新的“算力聚焦点”和“亚洲AI新枢纽”。
然而,韩国在AI产业方面仍面临多重挑战。在投资方面,韩国自2023年起的AI半导体专项预算仅约1万亿韩元,与中美投资规模差距很大。企业层面,韩国大企业虽在AI应用领域有所布局,但AI仍多被视作“附属技术”,尚未形成以其为核心的产业结构。人才方面,韩国虽拥有首尔大学、KAIST等研究重镇,但研究条件、薪资及科研自由度远不及美国与中国,导致AI研究者严重流失。此外,韩国在AI数据监管严格、风险投资不足、政策以补贴为主而缺乏生态支持机制,使得韩国AI生态在创新链与应用链之间长期断层。
面对这种局面,韩国政府开始谋划国家层面的AI产业战略。据韩联社报道,自李在明执政以来,韩国政府提出《AI国家战略计划》,涵盖GPU基础设施建设、AI高速公路、国家AI计算中心及AI人才培养体系等内容。韩国政府还计划在2030年前建成全球前五的算力体系,并实现国内AI自给率超过60%。此次英伟达宣布向韩国供应超26万枚GPU,被视为李在明政府战略布局的加速引擎。
英伟达的选择也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。在中国市场受阻、“美国制造”计划遭遇困难的情况下专业配资门户官网,韩国相对完善的半导体制造与AI基础设施为其提供了稳定的增长支点。与此同时,中国正迅速完善AI芯片生态体系,正在形成覆盖芯片设计、制造、封装与应用的完整链条。虽然在软件生态上仍落后于英伟达,但中国正凭“体量优势”实现技术追赶。黄仁勋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中国半导体与美国的差距已经非常微小。他认为,美方若继续限制中国获取先进AI芯片,最终将损害美国企业利益。他呼吁美国允许美企在中国“公平竞争”,这不仅符合美国的经济利益,也有助于扩大其全球技术影响力。
富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